9月1日至2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办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以“匠心逐梦、强国有我”为主题,87名“大国工匠”将讲述奋斗故事,解读“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这其中不乏巾帼工匠的身影。
她们立于加工技术的顶端,游刃有余地做出最精细的高质产品;她们智慧、高效,独具创意又敢于挑战——她们的手,有毫厘千钧之力;她们的眼,有秋毫不放之工;她们,更多了一份高科技的领悟力和对生活的掌控力。
她,以焊枪为针线,以钢铁作布料,焊出了一手技惊世界的绝活,成为株洲首位“大国工匠”,湖南首位女“大国工匠”。
一开始,易冉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转机发生在一届株洲市电焊工大赛上,易冉有幸被选中,仅参加了一周的强化训练,就取得了气体保护焊第三名的好成绩,技惊四座。
之后,她师从名师,凭借努力和天赋,电焊技艺再次突飞猛进。她不仅掌握了国际通用的焊接标准,还先后摸索出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焊接技巧。
2011年10月,易冉被国家选派与三位男同志一起赴德国,参加在德国吕讷堡举行的国际焊接比赛,易冉的出色表现,让赛事组委会专门为她颁发了唯一的“特别奖”。她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德国DVS证书并被公开展示。
如今,她从事焊接工作已有22年,从她手中交出的“中车制造”铁路新型货车超过8万辆。她经手的每条焊缝,优质率达100%。
杨芳是中国兵器集团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全国劳模,被誉为“数控湘女第一人”。
16岁那年,杨芳加入中国兵器集团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个花季少女,不爱红装爱“工装”,终日在嘈杂的生产车间与油污、机械零件打交道,但杨芳偏偏喜欢这份工作!
为了掌握刀具的刃磨技术,她经常站在飞扬的粉尘中看着师傅们操作,再依葫芦画瓢,模仿师傅们的手法去加工小零件。
数千个日日夜夜,杨芳反复试验,3年时间,她的工艺技能和专业理论突飞猛进。
2004年,杨芳在湖南省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铣工组比赛中,荣获第3名,也是本次大赛唯一获奖的女选手,大家夸她是“数控湘女第一人”。
2015年,公司又让杨芳接手神舟飞船座椅缓冲器的研制项目。经过漫长的打磨和等待,缓冲器终于研制成功,生产合格率从20%左右提升到90%以上,大幅度的提升了国内技术水准。
十年磨一剑。多年来,杨芳先后承担了50多项航空、高铁、重大军品等领域核心零部件科研试制生产任务,这一些产品每年能为公司创造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也让她成为行业技能标杆。她也因此享有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诸多重量级荣誉。
曾艳梅是益阳市桃江县鸬鹚渡镇人,1999年进入中车株机,已从事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工作18年。
为了尽可能多腾出时间来搞研发,曾艳梅把“家”直接搬到了离办公室最近的单身公寓,除了睡觉,全泡在办公室。
如今,曾艳梅设计的扫石器已随着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遍及全国,进入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至今,这些车辆没再次出现任何一例因扫石器质量上的问题引发的行车事故。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和积累,曾艳梅先后主持完成多项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设计项目,她主持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已为公司赢得收入53亿元。
而且,曾艳梅的技术辐射带动了中国钢铁、齿轮传动、电机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中国轨道交通走向世界立下了赫赫战功。
她由此当选中国中车首届“技术专家”。2017年,她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2005年,29岁的张丽青成为湖南黄金集团旗下新龙矿业选厂车间的一名破碎工,开始了与碎石打交道的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
初入选厂车间时,张丽青对破碎工作一无所知。为此,她每日奔走在车间,勤学苦练、埋头苦干。很快,她对破碎段日常的操作手法、机器故障的判断排查便胜人一筹。而且,她还学会了调整破碎机参数,提高班组作业时的工艺技术指标,而这些参数,平常都是由维修班专人调节的。
在日复一日的操作中,张丽青修炼出了一双“顺风耳”和一对“火眼金睛”,设备运转的任何异响都逃不过她的耳朵。手选块矿,上下翻飞,每一块矿都溜不出她的手心。
2017年,张丽青转岗制样员,在完全陌生的制样岗位上,她再一次将那股韧劲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天80多份样品,制一个样需要11道工序,工艺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精细,张丽青从不掉以轻心,对每一份样品都能精准把握。
工作仅半年,张丽青就提出了“制样室抽风系统”“精矿制样抽滤系统”等多项优化方案,在简化制样操作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工友们的工作条件,至今仍在推广使用。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她作为全国劳模,成为闪亮的主角,站上了领奖台。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优秀员……这些荣誉的获得者叫邱宝珠,今年才33岁。
作为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中级工程师,她在男性当道的机械世界里已经打拼了14年。
从一个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数控编程、模具设计专家,她被工友称为“拼命三娘”“铿锵玫瑰”。
18岁时,邱宝珠刚刚中学毕业,受家庭条件限制,她无法继续求学。经过数次碰壁,性格坚韧的邱宝珠最终获得了一个进入泉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数控技术培养和训练的机会。
女孩就做不好机械行业吗?不服输的邱宝珠,凭借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超强的毅力,快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工作流程,从同级学员中脱颖而出,并在2008年担任技术员兼培训导师的工作。
后来,她今日福建泉州三特公司(湖南三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前身),这一干就是14年。
凭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邱宝珠被公司评为“最有价值的员工”。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共申请专利27项,已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特别是由她主导发明的高耐磨性易拆卸工业油链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极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导设计的先镗后钻工装,不仅保证了产品装配时橡胶圈的压缩量,还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廖丽萍,是国网株洲供电公司(下称“株洲公司”)副总工程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是“廖丽萍劳模工作室”的领头羊。
24年来,廖丽萍始终战斗在生产一线,曾做过变电值班员、运行专责,从一线班组长到专业骨干,凭借着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勤恳的职业态度,成为株洲供电公司的一张名片。
对廖丽萍来说,连续奋战是家常便饭。她带领的团队肩负着株洲市及所辖县区120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及其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2011年11月,株洲公司以廖丽萍的名字命名了首个劳模工作室——廖丽萍工作室。
廖丽萍带领了一支平均岁数只有30多岁的年轻团队集思广益,从工作室到工作现场,执着地用1年的业余时间研发了一款集培训、运维为一体的“智能变电站精益化管理平台”。另外,她将参与设计、调试、验收智能站的案例进行收集,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技术》一书,为湖南新智能电网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廖丽萍劳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各项专利、成果200余项,解决了众多电力工作一线上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带动了株洲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等8个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近年来,廖丽萍劳模工作室先后获“株洲市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湖南省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湖南省电力公司示范职工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在新时代,心灵手巧的湘女们继往开来,在航天、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领域大有作为,并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坚强,在某些领域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充分体现了潇湘女工匠的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诠释了何谓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