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桶上面的5W、-30、SN,有的代表“粘度”,有的代表“质量等级”。如果买的时候弄错了,不仅会影响油耗,还有可能会伤车。
首先,像0W-20、5W-30这种的,是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粘度等级。
“W”就是英文冬季(Winter)的缩写,W前面的数字越小,低温流动性就越好。
美孚官网我们去参考了一下:0W机油最低的适应温度是-45℃;5W低是-35℃;10W最低是-25℃。
所以,如果冬天的气温低于-30℃的线W还是比较好的,免得机油被冻得来太粘,车子打火都打不着。
W后面的数字,是机油在正常发动机工作时候的温度下的流动性,数字越大,机油就越粘,润滑效果也就越好。
不过机油也不是越粘越好的,之前我们的视频《5W-30和5W-40到底有什么不同》也是讲过的。
40粘度的机油比30粘度是更粘稠的,搅动起来就更费劲,它有可能存在增加3%油耗的这么个情况。
粟斌等人发表在期刊《润滑油》,上面的论文分享给你,《润滑油粘度等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上面讲。
粘度低不利于油膜的形成,使摩擦表面是处于不利的边界润滑或者是干摩擦的状态,土话就叫做“会干磨”了,其实那边没有油。
除了几W-几之外,像SN、GF-5、A5/B5等等这些,都是机油的质量等级,有点像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它是这么个标准。
前面的“S”代表是“汽油机油”,后面的字母代表级别,最新的都已经叫做“SP”了。
比如说:黄胜军等人在2018年中国润滑技术论坛(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8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专辑)上面发布了一篇论文。
经过100小时的台架试验,SN机油100℃的运动粘度变化率,只有SM机油的35%;而SN机油的酸值变化率,也只有SM机油的39%。
不用记的,说人话是这么回事情,就是:后面的字母A、B、C、D、E、F、G、M、N……这种字母,越大,机油级别就越高,总体的品质和性能相对也是越好。
第2类的叫法叫什么?GF-4、GF-5,这个是ILSAC(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及认证委员会)的等级,它是后面数字越大,级别就越高。
祝洪宇等人发表在期刊《汽车零部件》上的论文分享给你,《ILSAC和ACEA润滑油技术规格对比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
上面讲:GF-4相当于刚才我们说的SM等级,GF-5相当于是SN级别。买的时候我们大家可以互相比对、对应一下。
第3类,A3/B4、A5/B5,是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等级。A/B代表就是:汽油、柴油机都好用的。
不过,林磊等人发表在期刊《润滑油》上面的论文,《欧洲车用润滑油ACEA规格的发展》上面也讲到过。
你看,就是说,数字大小不代表级别高低,只是适用的车型不太相同,欧洲就非常别具一格一点。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听得都快晕掉了,这么一大堆这种东西,机油这么多的粘度和标准,我到底买哪一种呢?
答案就是在保养手册上,写在那边的,买车的时候会有这么一本的,具体用哪个粘度、哪个级别,保养手册上我们找到,看着就行了。
懒得翻怎么办?直接可以看发动机的机油盖子,比如说:像2021款迈锐宝XL的机油盖上面,它会写的,5W-30。
当然,凡事有例外,比如说:马自达CX-4的手册上没有明确推荐用哪种粘度,机油盖子上也没有写。
这种时候怎么办?刚巧我这车型就这样。给4S店打电话,让它们推荐我们一个机油型号,或者给主机厂打电话问也能的。
任志伟发表在期刊《汽车工程师》上面的论文分享给你,《整车三高标定试验》上面有讲到的。
整车厂会在高温、高寒、高海拔的地方来进行标定,保证车子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当中能战场可靠地运行。
所以说,保养手册上的建议都是厂家试验后的结果,我们按照保养手册来买机油,相对来说是最省时的,而且是不容易出错的。
不用太在意网上面所谓“老司机”的经验,当然你自己有自己的偏好,想要调整,也是可以。
总结一下,机油的所谓的“几W-几”,是代表“粘度等级”,SN、GF-5、A5/B5,代表的是“质量等级”。
虽然你看着有点懵,你也记不住那么一大堆,无所谓、不要紧,保养手册找出来,它上面写多少,照着那个规格加是不会错的。
没有写,打电线S店,打电话给自己品牌的主机厂问一下,它肯定也可以回答给你的。
说到机油,市场上总能看到有机油写“原装”2个字,这种机油是汽车厂家它自己生产的吗?“原厂机油”和“普通机油”到底相差在哪里?价格不一样的原因又是什么?
除了原厂机油,美孚、壳牌、嘉实多这些机油,都叫大牌,都很厉害,那么它们3家还天天打在那边搞了几十年,各有什么绝活?分别有什么区别?
每次做保养,机油我还剩了一点,多出来了,是不是?我把它存在那边,下次做保养的时候把它们混加在一起,能不能这么操作的?
每天都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挑自己最喜欢、方便的版本来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1] 粟斌,史永刚,陈国需,徐金龙.润滑油粘度等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润滑油,2010.
[2] 黄胜军,王龙,石生灵,于洋,常啸,宋怀玉,杨鑫,姚锡,马健凯,曲悦. SM/SN汽油机油的增压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研究[A]. 《润滑油》编辑部.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8)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专辑[C].《润滑油》编辑部:《润滑油》编辑部,2018.
[3] 祝洪宇,闻元,邓伟,林海洪,孙宇良,付陈玲.ILSAC和ACEA润滑油技术规格对比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J].汽车零部件,2015.